第二屆玉米分子育種高端研討會精彩回顧
日期:2016-01-03 來源:

  2015年12月13日,“第二屆玉米分子育種高端研討會”在北京市昌平區九華山莊圓滿召開。該會議由北京博奧晶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CIMMYT-中國和南通大熊種業公司聯合主辦,聚集了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200余名大學、研究機構和種業公司的代表。本次會議的主題是:分子 技術在玉米育種中的應用。
  北京博奧晶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任永紅經理、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徐云碧老師、中玉金標記盧洪博士、中國農業科 學院作物研究所李新海研究員、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王國英教授、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謝傳曉研究員、Affymetrix公司王錢潔博士、中國科 學院植物研究所秦峰研究員、中國農業大學陳紹江教授、南通大熊種業關義新博士、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陳化榜研究員和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鄒悵副研究 員,應邀出席會議。

會議現場

  會議圍繞分子技術在玉米育種中的應用,及玉米育種的多個環節展開了會議研討。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分子育種踐行者”徐云碧老師致開幕辭,希望與會專家及代表均能有所收獲,為玉米育種創新貢獻力量。

精彩報告馬上開啟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分子育種踐行者”徐云碧老師做了題為“作物分子育種:機遇與挑戰”報告,并指出對糧食生產日益增長需要的挑戰,分子技術在育 種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提出泛基因組可提高覆蓋的遺傳多樣性,玉米B73單一參考基因組僅代表整個基因組信息的50%以上,存在信息丟失的情況。另 外,徐老師指出植物的表型是基因型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特別提出Envirotyping鑒定和應用。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徐云碧老師 

   分子育種的風口要來了,中玉金標記盧洪博士介紹了分子標記和指紋圖譜數據庫,指出分子育種已經在育種中有很多的應用,希望其報告能對分子育種有些啟發。 盧博士強調了SNP可取代SSR的主要原因是SNP有豐富的遺傳變異、操作可實現高度的自動化以及便宜的成本。報告指出使用SNP指紋圖譜可以評價一個群 體的遺傳多樣性,從而了解育種材料遺傳多樣性的豐富性。另外,系統進化樹對于育種材料的分析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提出:分子育種與DH的聯合大大提高育種效 率和速度。

中玉金標記盧洪博士作題為《分子標記在育種中的應用》報告 

 種質資源是育種的基礎,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李新海研究員指出分子標記在玉米種質研究中得到了大量和廣泛的應用,對于種質的有效變異程度就決定了育 種的效率和水平。同時表示:分子標記對種質遺傳多樣性進行研究,是理解育種材料等位基因變異的一種很好的工具,但對于育種雜種優勢群和種質類群還需要結合 育種實踐進一步梳理,來認識種質基礎,對于種質改良仍需進一步加強。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李新海研究員作題為《玉米種質基礎與改良途徑》報告

  轉基因研究作為玉米育種方式之一,王國英教授介紹了國外轉基因玉米的研究和應用情況,并將抗蟲和抗除草劑的玉米轉基因研究成果與大家作了分享。王教授指出全球對于轉基因技術有很大爭議,但是總體來說在生產上應用很快,解決了農業生產的很大問題,深受農民歡迎。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王國英教授做題為《抗蟲抗除草劑的轉基因玉米研究》報告

  基因編輯作為2015年新熱點,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謝傳曉研究員深入淺出地向與會者介紹了基因編輯技術,表示基因編輯技術獲得的產品不含有轉基因成分,在全球生物安全領域普遍傾向于不需要進行監管,估計未來在農作物市場上障礙會少很多,應用會更快。
  同時謝老師分享了其實驗室在植物遺傳改良研究上的應用,包括定向敲除創制玉米耐密株型種質等工作,指出:基因編輯技術為定向改良提供了重要的途徑。強調了:人類還不是自然的主宰,技術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要謙虛的面對我們的技術,需要更慎重的考慮。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謝傳曉研究員作題為《基因編輯及其在作物遺傳改良上的應用》報告 

 SNP芯片是挖掘SNP標記的一個重要手段,王錢潔博士介紹了AffymetrixSNP的產品及其應用案例,重申了:隨著對分子標記的應用尤其是 SNP認識越來越深,在應用于后續的分子育種方面是一個理想的工具。同時,中國農科院作物研究所鄒棖副研究員與大家分享了55k玉米溫熱帶SNP芯片的設 計,強調了在基因組上均勻覆蓋,合適溫熱帶玉米群體,包含一些重要的農藝性狀SNP位點等,主要可用于種質資源指紋圖譜分析,基因初步和精細定位,全基因 組關聯分析、分子標記的回交育種等方面。

Affymetrix公司王錢潔博士作題為《Affymetrix基因分型應用進展》報告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鄒棖副研究員作題為《55k溫熱帶SNP芯片的開發和評價》報告

 干旱是影響玉米產量的重要脅迫因素,是未來我國農業甚至全球50年的研究重點,秦峰研究員向大家分享了玉米苗期耐旱基因的研究進展,提出:耐旱優良等位 基因型的鑒定、補充、疊加,可能是改良玉米耐旱性的有效途徑,同時秦老師表示非常希望基礎研究的成果能真正運用到育種實踐中去。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秦峰研究員作題為《玉米苗期耐旱基因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與利用》報告

 中國農業大學陳紹江教授介紹了單倍體育種(DH工程化育種)技術可以快速獲得純系,理論上1代就可以獲得純系,縮短育種年限。目前DH作為成熟的選系方 法,在國內外已經成為主導的選系技術,包括在先鋒、孟山都、先正達、KWS等得到大規模的應用,并提出了“單倍體+”的思路。同時指出:DH技術與分子育 種結合,就可以大規模按著工廠式的方式進行生產應用。并圍繞規模化育種的需求提出了育種要從工廠化到工程化,單倍體育種是國內工程化育種的切入點,而分子 育種則是工程化育種的支柱。

中國農業大學陳紹江教授作題為《玉米單倍體育種工程化進展》報告

 伴隨品種機械化收割的需求日益增加,機械粒收也備受關注,關義新博士就影響機械粒收的多個方面作了介紹。提出了生育期、后期脫水性、密度、成熟前倒伏、 成熟后抗倒性、穗腐和粒腐發病、脫粒性都會對機械粒收有影響,影響程度嚴重性依次是抗倒性、穗腐和粒腐、脫粒性、密度。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關義新博士作題為《玉米機械化粒收的品種需求》報告

 制種是生產出優質種子的一個重要環節。對于育種,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陳化榜教授表示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把雜交組合選出來,第二部分是將 雜交種生產出來,而制種的質量直接影響了利潤。根據目前制種中母本去雄和制種田的隔離的兩點困難,陳教授提出了玉米“無去雄+無隔離”制種新技術。陳教授 認為未來一定要懂分子、室內、室外、田間才能成為偉大的育種家。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陳化榜研究員作題為《玉米雜交種生產新技術研究》報告

  同時,北京博奧晶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任永紅經理給大家分享了博奧的晶芯®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芯片和綿羊高繁鑒定芯片的產學研轉化思路,并展望了作物分子育種的產學研一體化模式。博奧晶典希望為作物育種的基礎研究和下游產業搭建起一個橋梁,助力種業發展,讓分子檢測及商業化育種從“高大上”的象牙塔里走出來,走向大眾!

北京博奧晶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任永紅經理作題為《分子育種產學研一體化思路探討》報告 

 專家報告結束后,徐云碧老師組織了討論環節,大家紛紛提出了工作中的困惑和問題,與會專家給大家做了認真的解答與分享。為鼓勵大家踴躍提問,徐老師還給 前五位提問的與會者贈送了《分子植物育種》中文版。玉米分子育種高端研討會在大家熱烈的討論中走向尾聲。期待明年與您再次聚首!